栏目导航
星空体育网址入口:十年破局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西北五省区成为攻坚重点
发表时间:2025-11-08 09:49:39 来源:星空体育网址入口
星空体育登录手机入口:
“我国自2017年以来累计削减散煤超4亿吨,北方地区农村冬季采暖民用散煤用量降至0.55亿吨—0.75亿吨,工业小锅炉、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煤用量分别降至0.28亿吨、0.37亿吨,全国PM浓度较2015年下降逾40%。”在第十届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5》(
随着散煤治理重心向西北等非重点区域转移,一场兼顾技术适配、经济可及与民生习惯的攻坚战役正在全面展开。
我国散煤治理始于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十余年间,通过“煤改电”“煤改气”、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等组合措施,实现了从单一污染物削减到能源系统转型的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在多部门统筹推动下,我国散煤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北方清洁取暖率从2018年不足30%提升至80%以上,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更直接提升了亿万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健康水平。”
《报告》显示,从重点领域成效来看,工业散煤削减力度尤为显著。2024年全国工业燃煤小锅炉总容量达47万蒸吨,其中35蒸吨/小时以下小锅炉容量仅有4万蒸吨,占比8.5%,较2017年容量、煤耗量分别下降87%、82%。
“建材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散煤减量,2017年—2024年累计减少散煤1.99亿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田延平介绍说,砖瓦公司数已经从“十三五”初期的4.9万家缩减至2024年的1万多家。
根据《报告》,在民用散煤治理方面,北方地区已实施五批清洁取暖试点,覆盖88个地市,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09亿元,带动地方投资超4000亿元,累计完成4100万户改造,减少散煤8000万吨。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长任彦波介绍了地方民用散煤治理的情况。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2018年改造的空气源热泵用户已进入设备更新期,当地通过“以旧换新”的形式给每户补贴6000元,大大降低了农户负担;河北省承德市前营子村煤改生物质用户在改造前每年冬天需要3吨燃煤,燃煤每吨价格为1100元,总费用为3300元;改造后燃料用量为3吨,但是生物质颗粒价格在政府补贴后只需要700元/吨,一个冬天取暖费用为2100元。
随着散煤治理进入“深水区”,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尔自治区)因地域广阔、气候严寒、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成为新的攻坚重点。《报告》首次聚焦西北区域,指出西北地区农村采暖周期长达4—6个月,对技术适应性与稳定性要求更高,传统烤火炉兼具做饭、会客等社交功能,清洁取暖推进难度远超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散煤治理在技术路线选择中不断试错与优化。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分析师周晓竺和记者说,甘肃省兰州市某村最初推广“太阳能+电辅热”系统,但因高寒天气导致冻管、爆管频发,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最终转向推广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宁夏固原市曾并行推广空气源热泵与生物质炉具,却因农户需自付暖气片费用导致推广受阻,后调整为“政府全额补贴热风机”模式。
“宁夏通过差异化技术组合破解难题。”宁夏CDM环保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程志介绍说,在银川等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推广“空气源热泵+屋顶光伏”模式,在农户屋顶建设5.4千瓦光伏搭配10度储能。在冬季白天,空气源热泵所需的电能可以直接由光伏发电供应;在夜间,空气源热泵则能够正常的使用电网电能,并享受0.25元/千瓦时低谷电价,一户一冬取暖费用约为3000元;在固原市西吉县等山区,发展“养殖+光伏”“特色产业+光伏”模式,2024年农户通过分布式光伏户均实现增收1300元。
针对煤价回落导致的“返煤”风险,一些地方政府探索出碳普惠与多元资金的可持续机制。
空气侠创办人赵亮和记者说,陕西省铜川市依托“光伏+普惠金融”模式,由政府引导、企业担保贷款、隆基提供数字化方案,当地首户安装光伏的农户获得一定收益,形成“受益者带动”效应。
程志以银川为例介绍说,银川市将空气源热泵减排量纳入“六权”改革碳普惠平台,核算用户年用电量转化为减排量,通过商超碳中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场景交易,所得收益反哺清洁取暖补贴。2024年,银川市分布式光伏减排量也被纳入该平台,有效地降低了农户改造成本。
在资金保障方面,新疆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探索公积金提取政策,允许农户使用本人及直系亲属公积金用于热源改造与建筑节能;甘肃省金昌市则通过“政府补贴90%+农户自筹10%”模式,推进“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改造,2024年改造户均散煤用量从1.5吨降至1吨。
国网宁夏经济技术研究院张斌指出,宁夏近三年配电网规模增长30%—40%,为清洁取暖提供坚实保障,但仍有近一半的“煤改电”用户日均用电量低于15千瓦时,“返煤”风险需通过房子保温改造与电费补贴进一步化解。
由于西北农村传统取暖方式与生活小习惯深度绑定,地方的清洁取暖改造还需兼顾功能需求。任彦波介绍说,调研显示,宁夏吴忠、固原等地80%的改造户仍保留1—2台燃煤烤火炉,用于煮罐罐茶、烤馍及冬季水管防冻;甘肃定西非试点村农户甚至将燃煤炉与红木家具搭配使用,形成“现代家居+传统热源”的独特场景。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何继江提出“收缩式取暖”方案:“对独居老人家庭,优先改造1间向阳房间,加装保温膜与水热毯,搭配1台2匹空气源热泵,取暖费用可控制在1500元以内。”他还推荐了在云南温室大棚等农业场景推广“热泵+光伏+水储热”系统的相关案例,“这样的做法既满足烘干需求,又为电网提供调峰灵活性。”
《报告》指出,“十五五”期间散煤治理将从“蓝天保卫战”单一目标,转向“新能源替代+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强调:“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农村能源转型不仅是散煤替代,更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支撑,需将清洁用能纳入农村经济发展框架,让新能源红利转化为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动力。”
《报告》建议,西北农村应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与生物质能,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以甘肃省通渭县孟河村为例,整村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为220万千瓦时,是全村用电量的3倍,前20年每年为用户增收5万余元;宁夏宝丰镇兴盛村新建“零碳”院落,采用PVT热水、BIPV、太空能恒热站等八大系统,33套住宅每套匹配光伏与储能,实现“近零”能耗。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专委会王卫权指出,需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明确农村能源战略地位,设立专项章节保障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优先并网,“按每村20兆瓦装机计算,全国5万个具备风电条件的村庄,20年寿命期内可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村—400万元/村。”
农村散煤治理还需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能源—环保—农业—住建”协同机制。《报告》提出三项关键举措:一是编制《农村地区清洁低碳取暖技术指南》,明确不同技术路径的适用条件,避免地方盲目推广;二是加大高寒地区研发技术力度,重点突破-15℃以下空气源热泵性能、生物质颗粒防结焦等难题;三是建立农村能源统计体系,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纳入《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表示:“散煤治理已进入系统性变革阶段,需通过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破解难题,更要将清洁取暖与能源转型、共同富裕统筹谋划,让西北农村从能源消费者转变为绿色能源枢纽。”
从京津冀“2+26”城市到西北五省区,中国散煤治理走出了一条“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因地制宜”的道路。随着新能源技术迭代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这场关乎数亿农民生活品质与国家“双碳”目标的攻坚战,正迈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协同共赢的新阶段。


